王祥:王羲之的曾祖父、“卧冰求鲤”孝子的从政路

2025-10-02 15:57:52 7208

冰层真的化开了,两尾鲤鱼从水中一跃而出,正好跳到了他赤裸裸的怀里。

万恶淫为首,百善孝为先。

在封建社会,这样带着神话色彩而又充满正能量的顶级猛料,恰是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。

孝子卧冰感动鲤鱼的传说像一阵龙卷风般席卷过神州大地,王祥很快就红了!

“卧冰求鲤”帮王祥打开了知名度,使其成功入选“东汉末感动中国十大人物”。

汉朝以孝治天下,朝廷“求忠臣于孝子之门”。

孝子王祥恰是代表正能量的超级道德偶像,没有意外的话,王祥会很快步入公务员队伍,成为一名前途无量的政治新星。

地方政府求才若渴,多次派人征召王祥出山当官。

面对这种寻常人求之不得的美差,王祥却以要孝敬后妈为名,一概说不!

为躲避一拨接一拨的钦差大臣,王祥索性带着后妈和弟弟王览搬到庐江乡下隐居,这一隐就是二十多年。

等到后妈去世时,王祥已是将近五十岁的半拉老头了。

魏文帝黄初年间,在徐州刺史吕虔的盛情邀约下,王祥终于出山当官了。

王祥政绩显著,当时有民谣称颂说:

“海沂之康,实赖王祥。

邦国不空,别驾之功。”

而过往几十年长盛不衰的孝顺名声,为王祥积累了足可受益终身的政治资本。

因此,尽管一大把年纪了才踏上仕途,但王祥走得并不慢,不止不慢,甚至可以说是相当飞快,如坐青云梯般蹭蹭直上。

高贵乡公曹髦当皇帝时,任命王祥为“三老”。

这职务可不得了,主要工作就是每天抽出俩小时,对曹髦进行一对一授课,课程主要为有关五讲四美三热爱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。

当时,大将军司马昭把持朝政大权,一手遮天,经常把曹髦欺负得欲哭无泪。

曹髦忍无可忍,愤然说了句流传后世的名人名言:

“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也。”

随后,以一种近乎飞蛾扑火的悲壮,带着几百个随从杀气腾腾地讨伐司马昭。

结果比较悲催,因为走漏了风声,反被其手下一戈穿心,死于非命。

在曹髦的葬礼上,王祥鼻涕一把泪两行,扯着嗓子嚎哭道:

“老臣无状(我老头子罪该万死啊!)”

事实上,曹髦之死本是司马昭的罪孽,跟他王祥没有半毛钱的关系。

可是帝王师王祥却主动自责,自发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,怪自己没教导好曹髦,才造成他做出这样的傻事。

这就相当于把过错推到了曹髦身上,明显是为司马昭开脱责任了。

面对如此明白事理、忠心为上,而又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老臣,司马昭怎能不感恩在心、投桃报李!

于是,在司马昭好一番辞旧迎新的清算处理后。

身为帝师的王祥不仅没受牵连,反而升职司空,没几年又被提拔为太尉,进入政府最高层领导班子。

司马昭任晋王后,司空荀顗和王祥结伴去拜访祝贺。

路上两人商量,见到司马昭该行怎样的礼数。

真小人荀顗认为:

“晋王称王,我们理应对其纳头下拜。”

王祥表示反对说:

“扯淡,大家都是大魏国的臣子,你我同为三公,也就跟王爵差一级而已,大家都是高管,岂有动不动就跟人磕头的道理!一来显得我大魏朝臣子没有节操,二来显得晋王忒不要脸,要跪你跪,反正我不干!”

见到司马昭后,荀顗忙不迭匍匐在地,行三叩九拜大礼。

王祥只是作了个长揖。

司马昭拍拍王祥的肩膀,意味深长地说:

“老王啊,今天我才知道你有多看重我了,也可算知道为啥领导都喜欢你了!”

为啥?

因为王祥守礼!

当时司马昭并未称帝,若是明目张胆接受同事的跪拜,传扬出去那还得了!

王祥此举,一则博得了铁骨铮铮的美名,二则也是为司马昭考虑。

也算是一举两得。

等到司马炎建立西晋后,王祥这块金字招牌依然吃香,被封为太保,爵位也升到公侯伯子男五等中的最高等睢陵公,这已是位极人臣的存在了。

到这里,已经可以看出:

王祥的“忠”,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忠,而是任你风水轮流转,我自守忠不动弹。

换句话说,就是不管龙椅上坐的是曹魏,还是司马晋,王祥都会同样尽忠,这就是王祥“忠”的艺术。

在流行清谈的魏晋,王祥偏偏不善清谈。

除了早期的纯孝外,他似乎没有别的出挑本事。

其族孙王戎曾评价他:

“不在能言之流。”

当代著名学者唐长儒更是毫不留情地指出:

“王祥除掉孝行以外毫无事业可称。”

但就是这样几无所长的王祥,却因其“孝”步入公务员队伍,以“忠”步步高升,最终成为晋朝功臣中的一哥!

宦海沉浮,过刚而易折。

个中曲直,实在令人玩味。

——END——

掌柜的

O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Copyright © 2022 硬核游戏活动情报站 All Rights Reserved.